傑米.狄亞茲執筆
賈斯丁.湯瑪斯(Justin Thomas)現年22歲,身材清瘦單薄,看起來一點也沒有現代職業高爾夫典範人物的架勢。
但是他一揮動1號木桿,氣勢馬上就出來了。他的出球角度(14.11度)是全巡迴賽最高,旋轉率則是第七低,兩者結合正是「高出球角度/低旋轉率」的擊球典範。他在2015年的平均開球距離是303.2碼,邁出巡迴賽功成名就的第一步。
「我喜歡打1號木桿,因為揮桿越用力,擊球越筆直,」湯瑪斯說,他是去年11月間的馬來西亞CIMB菁英賽冠軍。「大幅增加使用挖起桿上果嶺機率,12英尺推球機率也隨之大增,手風順的時候有助於打出更低的桿數。」
相對的,手風不順的時候,桿數也有可能飆更高。「我在球場上一向勇往直前,積極進取,但是我並不認為自己這樣做是盲目搶攻,毫無勝算,」湯瑪斯辯稱。
鑑諸目前職業巡迴賽的情況,湯瑪斯所言不無道理。高爾夫經常被形容成是將錯誤降至最低的運動動,但是職業比賽的情況恰好相反,積極搶攻的績效往往優於避免犯錯。
我們可以從2015-16球季開打的前幾場比賽看出端倪。前七場比賽有六場的優勝者是初次奪冠的年輕選手:賈斯丁.湯瑪斯、埃米里亞諾.葛瑞洛(Emiliano Grillo )、史邁利.考夫曼(Smylie Kaufman)、彼得.莫納提(Peter Malnati)、羅素.諾克斯(Russell Knox)和凱文.基斯納(Kelvin Kisner),最年長的只有31歲。
其他職業運動也出現類似的「愛拼才會贏」風潮。在棒球方面,堪薩斯市皇家隊以積極揮桿策略降低三振率,拿下世界大賽冠軍。NBA統計數據證明,如果有機會投進三分球,就應該毫不猶豫出手。NFL的統計數據促使球員更勇於發動第四次進攻。
職業高爾夫統計數據中的桿數利得項目助長了勇於拼搏的風氣。一般業餘球員採取保守策略較容易削減桿數,但是職業巡迴賽統計數據顯示積極搶攻更有機會獲勝。
PGA巡迴賽第四輪熱烈開打,成績中等的選手們意識到降低桿數可以賺到更多獎金,反之則無甚差別。於是他們卯起來拼了。
史上不乏喜歡鋌而走險的選手,但是歷來關鍵時刻放手一博的舉動通常都沒有好下場,比利.喬.培頓(Billy Joe Patton)在1954年名人賽最後一輪第13和15洞第二桿落水就是一個例子。阿諾.帕瑪一向篤信愛拼才會贏,自然也曾吞下許多苦澀的敗仗。蘭尼.韋金斯(Lanny Wadkins)和強尼.米勒(Johnny Miller)經常演出直攻旗竿的絕妙好球,不過終究是由穩紮穩打、絕不冒進的傑克.尼克勞斯(Jack Nicklaus)稱霸高壇。葛雷.諾曼(Greg Norman)的「鯊魚攻擊」策略令球迷熱血沸騰,但是關鍵時刻崩盤也成了他最著名的事績。
菲爾.米克森以42場巡迴賽勝利證明了主動出擊的效益,不過也讓這位才華洋溢的球員出現不少令人扼腕的失誤。他在2002年被批評有勇無謀時為自己辯駁道:「如果我改變打球風格,就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我會變得不快樂;第二,我無法打出現在的水準。所以我絕對不會做出改變。」
米克森的態度影響了年輕一輩選手。27歲的傑米.洛夫(Jamie Lovemark)就表示努力向米克森看齊,非勝即敗。
不過真正引領這股大膽進攻風潮的要屬老虎.伍茲(Tiger Woods)。伍茲在四大賽雖然和尼克勞斯一樣冷靜克制,但是也不乏以超凡入勝的技巧打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擊球。
「許多年輕球員看到老虎打球都嘆道這才是打高爾夫,」史都華.艾波比(Stuart Appleby)說。湯瑪斯和喬丹.史匹斯(Jordan Spieth)都表示受伍茲影響最大。「影響大到難以形容,」湯瑪斯說。
羅瑞.麥克羅伊(Rory McIlroy)和傑森.戴伊(Jason Day)也深受伍茲影響。瑞奇.佛勒(Rickie Fowler)超級強悍的球風則明顯有菲爾.米克森的影子,去年的選手盃錦標賽即是最好例子。
主動出擊的球風在中段、乃至於後段班的巡迴賽選手中也同樣流行,因為他們經由直覺或統計數據意識到,在一週復一週的比賽中,重要的不是誰的平均表現較好,而是誰能飆出最佳成績。
「如果你想在巡迴賽勝出,就必須火力全開,」戴維斯.洛夫三世(Davis Love III)說,他在去年以51歲「高齡」拿下Wynham錦標賽勝利。「現代球具幫助你打出以往成功率較低的球路。然而無論你的打球風格為何,如果想在巡視賽勝出,就必須更為積極主動出擊,爭取拿下更多博蒂。即使球場難度再高,都會有人打出低桿數。光是平標準桿穩紮紮打是不夠的,因為就目前的情況看來,想要晉級都難。」
火力全開的風氣的確有助於提升職業選手的比賽狀況,手風順的時候好上加好,不順的時候也不會糟到離譜。下面是我們的分析:
1
巡迴賽優勝者的獎勵豐厚到不成比例。
巡迴賽冠軍獎金超過總獎金的18%,優勝者還可取得名人賽和現代冠軍賽等重要比賽的參賽資格以及往後兩年的參賽權,世界排名也可加重計分,能夠擠進前50名即可享優渥生活。此外,選手的形象也因此加分,帶來更多廣告代言機會。
2
就連頂尖選手都很難五場比賽有一場狀況好。
有一個說法是80%選手的優勝來自於20%的比賽。一場比賽約有五分之一的參賽選手狀況良好,唯有火力全開才有可能勝出。這種高風險的打法有可能導致更多比賽遭到淘汰,不過對尋求勝利的選手而言,這是最明智的做法。
3
職業選手打砸比賽的損失比以往小。
以往PGA巡迴賽選手失去參賽資格就必須重新打資格賽,萬一失利,就能淪落到迷你巡迴賽、國外巡迴賽或打週一資格賽。90年代初期的Ben Hogan巡迴賽獎金微薄,難以為生,但是轉型Web.com巡迴賽之後形同職業選手的安全網,只要戰績夠好,就有機會重返PGA巡迴賽。
以往習慣採取保守策略的年輕選手,現在得以放手展開攻勢。
「我們這一代的做法就是比賽晉級,取得參賽資格,保住飯碗,」36歲的查爾斯.霍威爾三世(Charles Howell III)如是說。「老一輩的選手會告誡我說,『小霍,這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但是現在打開電視就會許多開球320碼、推球一流的20歲代選手,他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而且並非有勇無謀,而是有勇有謀。他們充分意識到火力全開是最好的策略。」
主動出擊並不一定需要過人的膂力。諾克斯、基斯納和莫納提等初次獲勝的選手都不是重砲手,他們都是靠著準確的長打和優異的短打抓鳥得分。諾克斯表示,他贏得WGC-HSBC錦標賽勝利時,幾乎每一洞都直攻旗竿。
「年輕一輩選手都具備出神入化的短打技巧,」老將傑森.高爾(Jason Gore)說,他在Web.com巡迴賽浪跡五年,去年終於重返PGA巡迴賽。「於是他們有恃無恐,就連靠近果嶺右後緣的旗竿位置都照攻不誤。」
不過若是有強大擊球火力支援,積極搶攻更容易奏效。「增加擊球距是最好的策略,所以我特別著重於提升青少年球員的揮桿速度和力道,」路克.唐納(Luke Donald)和馬修.費茲派翠克(Mathew Fitzpatrick)的教練派特.高斯(Pat Goss)說。
重砲手在擊球距離方面的優勢充份反映在統計數字之中,絕大多數頂尖選手在開球台到果嶺桿數利得以及par-4洞平均成積都名列前茅。大砲選手開球夠遠,所以經常使用挖起桿或短鐵桿上果嶺,抓鳥機率大增。他們通常都可以將球送到距離球洞10英尺以內,這也正是推球好手最容易得分的距離。
麥克羅伊、布巴.華生(Bubba Watson)和達斯丁.強森(Dustin Johnson)等重砲手在上述統計目排名都很高。但是他們未必能打敗該週狀況特別好的選手。
勇於冒險搶攻遭到淘汰的心理後座力有時是難以承受之重。「積極進取固然很好,但是你有能力承擔後果嗎?」艾波比說。去年當選年度最佳新秀丹尼爾.伯格(Daniel Berger)即是一例,他有14場比賽遭到淘汰,但是也有六場比賽打進前10名,包括兩個亞軍。
2013年選手盃錦標賽飆出平紀錄63桿的羅伯托.卡斯特羅(Roberto Castro)是進取型選手的代表性人物,他已然做出選擇。
「我發現穩紮穩打心態令我不耐,也無助於贏得比賽勝利,」卡斯特羅說。「於是我決定積極搶攻,即使遭到淘汰或落入障礙區也在所不惜。我覺得這是更有趣的打法。」
不過最有趣的非推球進洞莫屬。雖然頂尖選手的推球績效比不上長打,但是積極進取的心態對推球仍然適用。
彼得.桑德斯(Peter Sanders)分析查克.強森(Zach Johnson)和其他職業選手的統計數據後發現,六到10英尺推球提供推球高手最多得分機會。不過10到20英尺推球績效才是比賽勝負的關鍵,而這正是喬丹.史匹斯的強項。「每一位優勝在這個距離的績效都很出色,」桑德斯說。他也分析了職業選手第一推的剩餘距離,結果發現推球高手都能將40英尺以內推球送至洞旁。
史邁利.考夫曼是積極搶攻的典範,他以61桿佳績贏得史瑞納斯兒童醫院公開賽勝利,平均開球距離328碼,九洞將送到距離洞口16英尺以內,從落後七桿,接連超越27位選手勝出。
「如果已有數洞低於標準桿,我就會放手爭取更多低於標準桿的成績,這是最佳贏球策略,」考夫曼說。
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請分享本文,讓朋友們與您同享新知!